2007年7月1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故事之外的感人之处
劳剑

  因为有感情,所以关注;因为关注,所以有关杭城红楼的司法故事才得以载入“史册”——从早已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同志开始,一直牵动到省委常委、杭州市委书记(7月11《浙江法制报》)。
  能够在繁华的黄金地段保留下红楼这么一幢老建筑,已经足见杭州保护历史遗存的决心。其间所体现的,是对历史的尊重。而周仪笙和李伟民两位老人,同样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,才这么尽心尽力地为保留这段历史而奔波。
  现在,这幢老建筑已经成了杭城有关历史的物化。而在媒体披露的鲜为人知的红楼故事里,我感受到了故事之外的感人之处。
  李伟民老人建国之初曾在红楼工作过,那时,红楼是杭州市人民法院的所在地。作为工作人员,他见证了“杭州市历史上第一个人民自己的审判机关在这里诞生,开始实施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”的历程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在红楼的历史里记上这一笔,非常重要,也是非常能够体现红楼的真实面貌。
  我从李伟民老人的回忆,特别是他对当时的学习、工作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的描述,感受到了一种甜蜜的味道。
  他说,他们那时每天早上吃饭前要学习一个小时,大到当前的形势与任务,小到具体的工作布置、工作方法和作风;除周六外的每天晚上,不是工作就是学习或开会。而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,更加难能可贵。怪不得老人称“那是一段紧张充实也是最美好的时光”。令老人难忘的,是那种人与人之间既纯粹又朴实的融洽,而这,恰恰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正常和健康。
  透过红楼,李伟民老人回忆起了过去的那段美好的时光,我们,也从老人的回忆中感受到了他们那时的心路历程。香港文化人董桥爱把过去的时光称作“旧时月色”,而对李伟民老人所回忆的岁月,用“旧时月色”这样伤感的意象来形容,显然并不合适。相反,我觉得那是一束阳光,照亮了老人的回忆的阳光,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——纯粹、认真、融洽,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,岂不是对“和谐”最好的注释?这,也许是我在红楼的司法故事之外所感受到的最美好的启迪。
  现在再路过红楼,总要回望一下这幢老建筑。在这种怀旧之中,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幸福。
  这就是历史的作用。